乡村惠众网

淡薄名利

   淡泊并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,也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,更不是碌碌无为的哀叹,淡泊就是超脱世俗的诱惑和困扰,实实在在地对待一切,豁达客观地看待一切的生活。

古代的庄子对名利持超然的态度,据说已经达到了“物物而不物于物” 。庄子明确指出: “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。”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、忘掉自己,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,有道德学问的人无意于求名。至人、神人、圣人乃是庄子思想体系中理想人格的最高层次,庄子认为神人不求有功,圣人不求有名,这体现出庄子本人对功名的态度,即名利皆轻。

一、庄子淡泊名利的故事

据说庄子才华横溢却一生清贫,流传最广的是关于庄子借粮故事,据《外物》记载:庄周家贫,故往贷粟于监河侯。监河侯曰:“诺。我将得邑金,将贷子三百金,可乎?”庄周忿然作色曰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,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,子何为者耶?’对曰: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!’周曰:‘诺,我且南游吴越之土,激西江之水而迎子,可乎?’鲋鱼忿然作色曰:‘吾失我常与,我无所处。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。君乃言此,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。’”(《外物》)

楚威王闻庄周贤,使使厚币迎之,许以为相。庄周笑谓楚使者曰:『千金,重利;卿相,尊位也。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?养食之数岁,衣以文绣,以入大庙。当是之时,虽欲为孤豚,岂可得乎?子亟去,无污我。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,无为有国者所羁,终身不仕,以快吾志焉。

   译文: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,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,答应他出任楚国的宰相。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:"千金,确是厚礼;卿相,确是尊贵的高位。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?喂养它好几年,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,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,在这个时候,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,难道能办得到吗?您赶快离去,不要玷污了我。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,也不愿被国君所束缚。我终身不做官,让自己的心志愉快

庄子喻牛辞相的故事还有下面这个版本:

  一日,庄子正在濮水(今蒙城芡河)的钓鱼台上垂钓。忽然,河岸上尘土飞扬,来了一队车马,在钓台附近停下,从车上走下一个峨冠博带的使臣。

  使臣见到庄子,上前深施一礼,说:"庄老先生,你真有雅兴啊,我们大王(楚威王)听说你贤良方正,才能超人,派我来请你去当相国,你看,这些车上装的都是大王送给你的礼品。"

  庄子头也不抬,只管钓自己的鱼。

  使臣急了,说:"庄先生,相国是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位尊权重,享不尽的荣华富贵.可比你在这里钓鱼、打草鞋强千万倍啊!"

  庄子哈哈大笑,说:"成车的财宝重礼,多诱人啊!卿相高官,多尊贵啊!可是,你见过用来做祭祀牺牲品的牛吗?好草好料,把它养得肥肥的,给它披红挂彩,送进太庙,杀了来祭祀祖宗神灵,到了那个时候,它想不死,也不行了。我宁肯做一条鱼啊龟啊之类,在泥水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地游乐,也不愿去做高官。"

  使臣急切地说:"先生,你再想一想……"

  庄子打断他的话,说:"你去吧,我终生不再做官了。"说完,继续钓鱼,使臣只得走了。

二、不刻意追求名利

名和利本身是好的,人们追求名利也是正确的,只是不能刻意的去追求,我主张追求名利,但是不主张争名夺利。

(一)争而不夺

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君子爱名得之不愧。对于金钱财物我们可以努力去创造,通过自己的辛劳和智慧去获取财务,而不是去刻意追求,更不是和人争夺。自己应得的名誉我们也可以欣然接受,切不可欺世盗名,得到的名誉应当不愧于心。

(二)惜而不求

个人财富和名誉都是来之不易的既得利益和名声要珍惜,君子虽不刻意追求功名富贵不代表不珍惜这些,尤其名声要特别珍惜,我们不要去做败坏个人名声的事情。对待名利最好是“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。”

三、淡泊名利不是不要名利

   财富是养命之源,名声是立世之本。淡泊名利并不是不要名利,主要是一种心态,得之不喜、失之不忧、宠辱不惊、去留无意。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、淡泊自然。不要过分在意得失,不要过分看重成败,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。只要自己努力过,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,不去计较成败得失,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、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,恬然自得,方能达观进取,笑看人生。著名的社会活动家、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:生亦欣然、死亦无憾。花落还开,水流不断。我兮何有,谁欤安息。明月清风,不劳牵挂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、去留无意的达观、崇高的精神境界。

四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

诸葛亮的诫子篇有这样一段话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,淫漫则不能励精,险躁则不能治性,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,悲守穷庐,将复何及!

五、名利浮云

名利是浮云这句话是没错的,有人认为是空话,这句话是真的。财富是社会,名是虚无的。仔细想想人生确实如梦,一切都是过眼烟云,下面给大家讲一个庄子梦蝶的故事。

庄周梦蝶,典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,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。昔者庄周梦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,自喻适志与,不知周也。俄然觉,则蘧蘧然周也。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,胡蝶之梦为周与?周与胡蝶,则必有分矣。此之谓物化。(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译文

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,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,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!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。突然间醒过来,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。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,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?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。这就可叫作物、我的交合与变化。

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,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,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。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,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,实在难以分辨。后遂以“庄周梦蝶、庄周化蝶、蝶化庄生、蝴(胡)蝶梦、蝶梦、梦蝴(胡)蝶、梦蛱蝶、梦蝶、化蝶、蝶化、化蝴蝶、蝴蝶庄周、庄周蝴(胡)蝶、蝶为周、周为蝶、漆园蝶、南华蝶、庄蝶、庄生蝶、庄叟蝶、枕蝶、蝶入枕、庄周梦、庄叟梦、庄梦、蘧蘧梦、梦蘧蘧、梦蘧、梦栩栩、栩栩蘧蘧、蘧蘧栩栩、蝶蘧蘧”等写虚幻、睡梦及边蒙之态;亦用以写蝶。

据说庄周那时还是漆园吏,没事时就在家中空想。一日睡觉时突然做了一个梦,梦中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,于是庄子就开始思考,最终成就了一本「逍遥游」。

六、小结

    无论是重名轻利还是重利轻名,或是名利皆重,只要心中有名利就会有苦恼。名和利给人们带来快乐和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烦恼,当你想得到的东西你得不到时你就会感到痛苦,当你得到的东西失去了的时候你也痛苦。

    淡泊名利得逍遥,只有淡泊名利才会真的得到快乐的人生。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忘却名和利,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神仙我们要吃饭穿衣,吃饭穿衣就需要物资的东西,同时,我们每天都要和人打交道,我们需要一个好的名声以便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。但是,我们完全可以把名和利看的淡一些,我们努力工作。我们真诚待人,得之则喜,失之不忧,自然快活了此一生。